官方网站10月15日,由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承办的“空间唤醒计划”项目推介会,于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成功举办。此次推介会以“演艺新:探索城市文化空间无限可能”为主题,共有7家优秀文艺院团及14家企业代表集中亮相舞台搭建工程。
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承载区,西城区演出场所众多,营业性演出场所占全市23%,演艺团队资源丰富,77家文艺表演团体集聚,演艺空间类型多样,涵盖传统剧场、新型演艺空间、文化遗址改造空间等多个领域,同时演艺内容方面极具创新性和专业性,是全市唯一拥有区属专业艺术演出团体的区域,其演出票房占全市约40%,演艺市场繁荣发展,展示了北京作为“演艺之都”的艺术供给能力,体现出首都文化消费市场的强劲活力。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党支部、演出经营中心总监、营销中心总监姜琼介绍道,自2024年8月25日启动以来,“空间唤醒计划”共汇聚西城区31家剧场、空间和文化园区,成功邀约70家优质企业和创新型项目。她表示,推介会旨在搭建交流平台,促进资源互通,助力西城区各剧院常态化经营之外积极探索突破,业态方面不断延展。
活动现场,各剧院代表从主营业态、城市文化空间布局、科技与艺术融合等方面,分享了各自的独特优势与创新实践。其中,民族文化宫大剧院副院长许雁妮表示,“近年来,民族文化宫大剧院立足于把建设国内一流民族文艺殿堂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在舞台上持续呈现独具民族特色的文艺精品,着力涵养、强化和巩固民族特色舞台的品牌影响力,逐渐使广大观众形成想看民族的就来民族文化宫大剧院的印象”。
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副总经理崔欧提议,梅兰芳大剧院是国家京剧院的主场馆,今年正值国家京剧院建院75周年,基于此,各资源方可探索更多不同形式的合作,尤其是传统文化方面或者非遗方面,希望能发挥梅兰芳大剧院的优势,共同开展针对性的合作项目。
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部业务、票务主管张天龙介绍了剧院的基本情况。北京老舍茶馆总经理于静分享了近年来以茶馆为背景打造的沉浸式话剧和自创话剧,希望能通过本次推介会拓展更多新的合作伙伴。北京德云社总经理刘佳就剧场自1931年以来的历史变迁,以及如今每周的演艺情况作了推介。二七剧场经理马骁宇从演出资源、地理位置、技术设施等方面列举了其独特优势,并现场表达了在剧场前广场和其他内部空间开发使用上的合作需求。
近年来,西城区各文化和旅游资源积极联动,吸引众多内容创作、数字技术、营销传媒等行业品牌合作,围绕演艺生态,从内容到场景不断有机更新,正在形成区域文化艺术发展的强劲动力,共同提升西城区乃至北京市的夜间经济水平。
天桥街道责任规划师团队甘振坤介绍时表示,对于演艺新空间的阐释要打开新的局面,尤其对于城市更新时代打开了更多存量空间。他说,“天桥的大街小巷、诸多的文物建筑以及本身设施良好的剧院都是大家未来可以合作和进行内容注入的载体”。
扶光跃动科技联合创始人唐晨,现场从数字技术的角度,展示了现代科技与传统演艺空间结合的可能性,在他看来,演艺空间的下一层级,需要现场观众能够跟舞台、跟空间、跟人有更好的交互,通过虚拟技术,可以把整个环境和人进行结合和连接,实现观众与现场固定空间的交互,或者观众与舞台里面的虚拟内容或演员之间的交互等等。
以老北京兔儿爷泥塑作为民俗元素,以非遗传承文化为载体,用舞蹈展现京味文化的舞蹈剧场《月兔》作品团队,策划人葛梦晴与北京彩塑代表性传承人张忠强一起,现场分享了作品的诞生过程,以及团队在弘扬匠人精神所作出的种种创新实践。
北京康普耐斯文化传媒创始人马晓雪,从品牌营销的角度,展示了公司在一站式服务通案模式方面的优势,并表示期望能够借此机会跟不同的空间进行深度合作。
推介会进行期间,供需双方分别展示了文化艺术创新、数字技术应用、夜间经济激活等方面的成功案例,并在互动环节,就业务模式创新、文化项目合作、技术服务供给等内容展开深入交流,以促未来更多商业项目达成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该项目重要成果,“空间唤醒计划”将全面收集并整理供需企业的基本信息、项目需求、服务供给等内容,编撰制作“项目资源手册”,为参会企业提供便捷的信息查询与渠道对接服务。另外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中轴线阅空间设立了“项目推介展示区”,集中展示西城区各企业的发展成果与合作需要,不断吸引更多潜在商业伙伴的关注与参与。
在北京市全面推进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为崭新契机,“空间唤醒计划”项目推介会通过加强文旅资源整合,形成集聚效应,丰富市民游客夜生活、传递西城区夜间文化魅力的同时,讲好中轴线文化遗产之美,擦亮西城区文化“金名片”,促进区域消费水平提升,助力北京夜间经济文化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