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11712677
行业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金字招牌一片“滩”的逆袭史

时间:2024-09-13

  金年会·官方合作网站几年前,中美贸易战烽烟燃起,特区新城深圳市南山区的粤海街道莫名地“火”了起来。这里“先是中兴,后是华为,再是大疆,美国发起了一场与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之间的战争”。

  曾几何时,这一带还是靠近海岸的滩涂,海水涨潮时不少地方会被淹没。而如今,粤海街道凭什么这么彪悍,成为中美贸易战的“抗战”主力?原来,以“粤海”为代表的科创力量,坐拥全国数一数二的南山科技园。而初创时只有11.5平方公里的小小园区,如今聚集了当今世界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多个产业集群,GDP产值节节攀高。这到底是个怎样的神奇所在呢?

  1985年的深圳,万象更新、蒸蒸日上。160米的“中华第一高楼”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以“三天一层楼”的速度拔地而起,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深圳速度。同一年,深圳西南部的深圳湾畔,中国第一家高新科技园区——深圳科技工业园成立。这是深圳整个科技产业发展的起点,据说当时受到美国硅谷发展的启发,深圳市找到中国科学院,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各自投资1000万元,合办科技园。

  当年7月,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即深圳南山科技园)的前身——深圳科技工业园正式启动建设。这是当之无愧的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5年之后,深圳科技工业园获批成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又5年多,1996年,深圳高新区,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南山科技园获批成立,规划面积虽然只有11.5平方公里,但已经是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发展战略的6家试点园区之一,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四大产业。

  南山科技园位于年轻的特区城市深圳,而它所在的南山区,至1990年才成立。次年划分片区时,科技园的位置正好落在粤海街道辖区内。这在当时实在算不上拿了什么好牌。因为这一带都是靠近海岸的滩涂,大部分地区仍未被开发。大雨过后或是海水涨潮,不少地方都会被淹没。

  但也就在这滩涂之上,渐渐“长”出了希望。1992年,南方谈话之后,深圳开始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明确提出“以高新技术产业立市”的目标,希望改变过往以“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为主的产业结构。也是在这一年,任正非带着华为团队搬到南山科技园,在深意工业大厦租了两层办公室,开始潜心搞研发。当时谁也不会想到,这家几十人的小公司会在多年之后站在中国科技产业的舞台中央。

  事实上,在深圳科技工业园启动建设3年之后的1988年,华为还只是一家注册资金只有2万元、员工10多人的小作坊式公司。1987年,深圳颁布了《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的暂行规定》,让“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走进了现实。多年之后,华为总裁任正非承认,这一“”对华为的最初创业起了很大的刺激作用。

  如今,华为已经成长为一家拥有来自全球162个国家和地区20.7万名员工、实现全球销售收入7042亿元的国际高新技术企业巨人。支撑华为这个巨人迅猛成长的,正是它的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华为研发员工数量达11.4万人,占总员工数的55%;持有全球有效专利超过14万件,成为中国申请专利最多的单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华为公司在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数量上已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且遥遥领先排名第二、第三的韩国三星、美国高通公司(以2023年为基准)。而同时,来自中国的PCT申请总量也已连续5年位居全球第一。

  华为的诞生与发展壮大,是深圳实施“二次创业”、转型科技立市、建设自主创新型城市的一个缩影。南山科技园创办初期,深圳市政府大力招商引资,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当时,飞利浦、微软、三星等外企和华为、中兴、长城等公司陆续在此安营扎寨。体制创新、机制灵活的南山科技园,一时间引爆科研热潮,燃爆出巨大的科技创新力量,迅速成为深圳特区高新技术和科技发展的高地。

  成立仅仅3年之后,1999年深圳高新区也即南山产业园工业总产值迅速增加到304亿元,是1996年建区之初的3倍;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96.9亿元,是1996年的4.7倍,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36%。

  可以说,诞生之初就承载了“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使命,为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和发展而先行先试的南山科技园,让深圳找到了一条新的成功路径,就是大力发展自主创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富有冒险和创新精神的深圳人,用当年创办经济特区时“杀出一条血路来”的敢闯敢干精神,闯出了一条我国自主创新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新路。

  这条自主创新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新路,一个重要特色就是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在高新技术日益加速发展的今天,这毋庸置疑早就成为科技园区发展的共同方向。但在新兴的特区城市深圳,高新技术产业起步就是“一体化”的。几乎与南山科技园同步成长的,还有距此仅一公里之遥的深圳大学。腾讯公司创始人马化腾曾深情地回忆说:“我的母校深圳大学是一所1983年才成立的大学,那时校园外都是农田农舍。我经常在校园里跑步,脑子里充满了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这位1971年出生的企业家,13岁时随父母搬到深圳,家旁边就是当时正在建设中的国贸大厦。当时深圳流行原创标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极大地鼓舞了正在读中学的马化腾。1993年,从深圳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他立刻投入到火热的“外面的世界”中,成为一家通信公司的程序员。作为中国最早接触计算机和编程的一代科技人,马化腾有着对互联网异于常人的敏感和热情。1998年11月11日,他联合发小一起注册成立了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据说,当时给公司取了4个备用名:网讯、捷讯、飞讯、腾讯。但去工商局注册时,前3个名字都已被注册,只有“腾讯”能用。

  就此,南山科技园成了胖乎乎、腼腆可爱的小企鹅QQ的出生地。2009年6月,腾讯大厦完工,就矗立在深圳大学校园北面。9年后,数千名腾讯员工又搬入了深圳大学南侧的腾讯新总部大楼滨海大厦。始终置身于南山科技园的腾讯,也在推进高新技术成果应用转化的同时,把视野放在基础研发上。

  自2018年至今,腾讯6年多研发投入超过3026亿元,当年发起设立的“科学探索奖”,奖项覆盖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10个领域,每位获奖人奖金高达300万元,目前已累计资助了248位优秀青年科学家。2022年,腾讯更是投入百亿元宣布启动聚焦原始创新、鼓励自由探索、“选人不选项目”的新基石研究员项目,项目设置数学与物质科学、生物与医学科学两大领域,并鼓励学科交叉研究。目前已有104位杰出科学家成为首批新基石研究员。

  随着深圳高新科技体量不断“膨胀”,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2019年4月,深圳市将“一区一园”的高新区扩区,形成了现在的“一区两核五园”发展布局,总规划面积也由最初的11.5平方公里扩大到159.48平方公里,相当于初创时的14倍。这也让“南山科技园”走出了南山区,遍布全市。

  如今的深圳高新区,作为与鹏城实验室、西丽湖国际科教城齐名的深圳“三大国家级战略科技平台”,正在加速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识创造策源地和科技创新辐射地。但直到现在,深圳人说起深圳高新区的发源地南山园区,仍然会以“科技园”呼之,地铁和公交线路都有“科技园”站。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飞速发展,当时深圳特区还在铺摊子、打基础,“三来一补”也处于较好的发展势头。这种加工贸易形式对深圳经济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也具有层次不高、市场不稳、受制于人等弱点,难以提供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增长的动力。

  1992年春天,全方位改革开放的巨浪在全国各地迅速涌起。深圳虽然初步建立了外向型工业体系,但小型项目居多,九成以上的企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前景不乐观。来深圳之前,已经做了3年化工部副部长、分管科研和基建工作的深圳市原市长李子彬,在《我在深圳当市长》一书中回忆说,20世纪90年代中期,深圳进入“二次创业”阶段。深圳特区能否继续发挥中国改革开放试验田和示范区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深圳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和产业升级的进程。

  深圳审时度势,充分利用毗邻香港的独特优势,制定了外引内联的经济发展战略,远瞩布局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提出要“抓高新、上规模、重效益”,主动转移“三来一补”制造业,大批电子工业企业兴起,为创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奠定了良好基础。

  自1992年起,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以年增长率60%的速度获得迅猛发展。1991年,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仅有22.86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1%。到1998年,这一数据已经猛增至655.18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上升到35.4%。产业转型升级中,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高速发展,已初具规模。

  有了研发和创新,需要进一步完善技术对接和市场交易。让高浓度的高新技术研发、创新与市场需求之间产生“化学反应”,已是当务之急。曾任深圳市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中心主任的刘明伟,参与并策划了创办首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他回忆说,直到1998年时,改革开放发展了近20年的特区深圳,拿得出手的展会和节庆活动,其实只有一个类似城市嘉年华的“荔枝节”。受声势浩大的大连“国际服装节”启发,深圳市提出要延续科技创新的改革之路办一个“科技节”,搭建自己的科技舞台,而且时不我待,1999年就要举办。

  当时专家们还就开“博览会”还是“交易会”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因为众所周知,科技成果转化难、转化率低是一项世界性难题,成果交易会一直是展览界的烫手山芋,毕竟技术不同于产品,就算在发达国家,也很难找到“成果交易会”的成功典范。

  1999年10月,深圳停办了“农味”满满的荔枝节,创办了令人耳目一新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时任国务院总理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表讲话。首届高交会创造性地提出了“成果交易与风险投资相结合,成果交易与产品展示和交易相结合,落幕与不落幕的交易会相结合”原则。展会期间,整个展馆人山人海,置身其中只能被人潮夹着走,谁都不愿意放过这样一个珍贵的获取科技知识更新和发展的机会。

  在这场盛会上,处境艰难的马化腾抱着改了6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跑遍了所有展台,极力推销腾讯,最终引起了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风险投资公司——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与盈科数码的重视,拿到了腾讯发展史上第一笔22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当时的腾讯,尽管OICQ(QQ的前身)用户数量较多,占用的服务器资源也不少,但很难建立起商业模式,还需要通过为其他公司做网页设计维系运营。

  历时6天的首届高交会,吸引了26个国家和地区的86个代表团、32家世界著名的高科技跨国公司,参展企业有2856家,参展项目4150个,成交金额64.94亿美元,可谓一炮而红。

  借助高交会的舞台,当年的“小企鹅”活了下来,顺利度过了2000年美国硅谷互联网科技泡沫,成为如今互联网科技界的一颗耀眼明星。如今,QQ移动终端月活用户达5.71亿人,微信月活用户达13.71亿人。公众号、小程序和微信支付的强大链接能力,不仅让广大创作者、开发者和实体商家获益,也让的创业者、远道而来的外籍人士,通过一部手机就能链接到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享受到“科技向善”带来的便利。

  高交会已经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类展会,有“中国科技第一展”美誉。它作为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在推动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促进国家、地区间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多年来,高交会见证了南山科技园不少企业的起步、成长和壮大,腾讯、研祥、迈瑞、大疆、大族激光等知名企业与高交会的“结缘”都留下了佳话,新锐企业借力高交会成长。与此同时,南山科技园层出不穷的科技企业,也为高交会贡献了大量新产品、新技术,成为高交会上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可以说,起步于1996年的深圳国家高新区,与始办于1999年的高交会,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中,相互选择,相互激发,相互成就中国舞台搭建程序,为深圳不断书写“科技之城”“创新之城”的新篇章提供了充满的澎湃动力。

  从深圳湾畔11.5平方公里的南山科技园起步,深圳高新技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南山科技园为代表的深圳高新区也孵化培育出了华为、腾讯、大疆、迈瑞、光峰等一大批土生土长却又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形成了头部企业全面领跑、新锐企业多点开花、中小企业蓬勃兴起的发展局面,企业梯队培育成效显著。高新区目前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34家,高新技术企业6765家,使得高新技术产业在深圳高度聚集,并链接而成巨大的生态链和生机勃勃的高科技企业密集地带,引领、助力创新型企业从高新区走向全球。

  经过多年努力,深圳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高产田”。来自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数据显示,去年深圳国家高新区工业总产值达1.75万亿元,同比增长5.9%;营业收入2.7万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5000亿元,深圳国家高新区正成为我国提升科技创新引领能力的原动力,重大创新平台体系不断完善,目前高新区建有1家国家实验室、1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围绕行业共性需求构建的IC设计“三平台”、生物孵化器发酵工艺中试放大平台等专业性开放式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正成为助力高新科技跨越式发展的支撑平台和“助推器”。

  发源于南山科技园的深圳国家高新区还打造出了新一代电子信息万亿级产业集群,高端制造装备、生物医药与健康等千百亿级产业集群,正在着力发展壮大“20+8”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打造更具卓越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高地。

  在1996年南山科技园刚刚成立时,深圳全市只有6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过亿的高新技术企业仅有20家。目前,深圳平均每平方公里约有1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四大一线城市中排名第一。按照《深圳国家高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擘画的蓝图,到2025年,深圳将初步建成具有卓越竞争力的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曾几何时,远离城区、一到晚上四周都是黑漆漆的树林,街上人迹难寻,除了企业食堂,吃饭都成问题的南山科技园,如今则带动所在的深圳市南山区实现华丽蝶变,GDP从建区时不足80亿元增长到如今超8000亿元,连续5年排名中国百强区榜首。在南山科技园等国家级战略科技平台的引领下,南山区从一片滩涂蚝田的边缘地带,从最早的深圳市产业配套区、轻污染工业区和能源基地,到2000年后的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文化旅游、教育科研“四大基地”,现今更是成为深圳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区、科技强区和创新高地,未来还将打造成为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

  如今,脱胎于南山科技园的深圳国家高新区,以全市约8%的土地面积创造了约30%的GDP,综合排名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三,已然成为深圳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领深圳科技创新的核心引擎、辐射带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重大力量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先行示范基地。

  深圳科技创新局局长告诉半月谈记者,过去10年间,深圳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激活创新发展动力,全社会研发投入由2014年643亿元增长到目前的1880.49亿元;占GDP的比重由4.02%跃升至5.81%,研发强度在国内仅次于北京。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也不断壮大,如今已达2.48万家,是2014年的5.2倍。深圳创新体系实现了历史性变革和系统性重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黄强说,深圳国家高新区将充分发挥深圳科技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比较优势,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建立战略研究机构,带动行业企业开展产业方向研判、技术标准创制、知识产权布局等研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争创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40多年来,特区深圳持续从优化产业结构中抢得先机:从最早的劳动密集型的“三来一补”“贴牌代工”“前店后厂”,到高新技术产业崛起,再到如今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可以说,在每一次产业升级的浪潮中,深圳市都找准了节点,踏准了节奏,始终与国家战略高度契合,与时代浪潮同频共振。

  如果说,“三天一层楼”的速度曾经让深圳闻名全国,如今以科技驱动追求高质量发展所带来的创新活力让深圳这座城市越来越扬名世界。深圳是一座科技之城、创新之城,也是未来之城。创新是深圳的根与魂,是深圳的特质和代言。

  当前,深圳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各类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都在前瞻布局、快速行动、蓬勃生长,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产业、产品在这里越来越被看见、被体验。在我们身边,低空经济已然起飞,超充之城就在身边,AI和人形机器人蓄势待发,各种品牌融合科技新品不断刷新……一座未来城市的场景模样正在加速拼接、蝶变,渐次成形、展开。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杀出一条血路”到立足高新科技“闯出一条新路”,透过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科技之光”,我们更能读懂中国经济的活力与韧性。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大处路49号院4号楼5层5070   电话:15611712677   传真:+86-1561-12677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7-2025 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 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7075097号-1
金年会 | 国家文化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