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11712677
行业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追求表达力:重大庆典直播报道效果想象与创意优化

时间:2024-09-18

  摘要:做好重大庆典报道,要打开思维空间、想象空间,进行充分得当的效果想象,形成有创新力、表达力和可行性的创意策划与实施措施。要按创意构思和直播指令拍摄高质量画面,在理解现场基础上大跨度展现并能动反映现场,打造体现核心立意、特色创意的画面流,以流程化、体系化方法实现直播构思。而让现场声和音乐在直播中渲染场景、阐发意义,既是效果想象的重要体现,也是核心立意、特色创意的重要实现方法。

  重大庆典是一个饱含丰富现实场景与历史信息的复杂报道对象。重大庆典直播报道总体框架、基本布局、主线设计确定后,在创意策划阶段就要打开思维空间、想象空间,进行充分得当的效果想象,形成有创新力、表达力和可行性的创意策划与实施措施,以突破习惯报道模式和内容处理模式,获得与重大庆典地位相称的报道效果。

  策划新中国六十年大庆实施大型电视直播报道《国庆》时,新华社在效果想象的基础上展开创意策划和实施安排,完成了直播报道,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报道在创意方法与实现方法上的探索和思考,对今后的重大庆典报道有参考价值。

  新中国六十年大庆是一次全球瞩目的重大庆典,多现场、多信息流、长画卷直播报道模式能更丰富、更深刻地反映庆典的内涵和影响,也更能体现新华社全球布点的优势和报道水准。《国庆》就是这种报道形态的第一次完整呈现。在我的效果想象中,我们要的是一场大气磅礴的直播,一个温暖动人的直播,一个能体现伟大国家、伟大民族、伟大历史的直播,一个与历史相称、与时代同步的直播,需要把各方面信息构成有机整体。要实现这样的效果,就需要各直播点和主题政论片、短片制作组等提供高质量画面,要在理解现场基础上大跨度展现并能动反映现场,打造体现核心立意、特色创意的画面流。

  电视直播画面总体质量如何,能否打造出画面流,有赖摄像能否按照核心立意、主线设计、特色创意做好充足准备和有效的现场拍摄工作。2009年,新华社这支摄像队伍虽然有一定经验,但相对年轻。过去习惯于单机拍摄,而这次必须在一个工业化体系中按要求拍摄,要求与以往有很大不同。8月27日,在第三期直播摄像培训班上,我阐述了摄像在直播状态下应当做好的6个方面工作。

  受控拍摄。在直播中摄像要习惯按照整体要求、布局、创意去完成规定动作。要从习惯自主选择拍摄内容,走向习惯受控拍摄、按直播总体要求拍摄好。某个时点直播有需要时,相关点位的摄像就必须拍出可用的画面。

  比如,在大会堂楼顶的直播点怎么拍好?习惯上的视觉中心在城楼,直播中城楼是所拍摄画面的主体,还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阅兵式时我们距离阅兵队伍大概有六七百米,而受阅部队和群众队伍的脸是朝向城楼的,这时怎么拍摄好?从楼顶怎么把长安街拍摄好?典礼开始前怎么拍摄好现场人群?这都是要事先考虑清楚的。就重大庆典直播而言,我们是学习者,更需要大家充分发挥想象力。在每一个重要时段,只要能用广场现场演播室的信号,直播都会用。典礼结束时,我们要让镜头返回现场,去拍那些现场观礼的人们离去的场景,他们的激动,他们的交流,他们的笑脸。编导们要充分想象,如何指挥出镜记者和摄像把那瞬间记录下来。

  驾驭现场。广场是一个巨大的空间,训练场、行进路线、长安街都是复杂现场。如何在相对分散的直播点以各自镜头拍摄好复杂现场,摄像要充分想象可以拍摄出什么画面。有很多过程和细节需要有事先想象才能谈到驾驭现场,才能拍好。

  比如,凌晨五点的广场,别的媒体直播还没有开始,一定要利用好这段时间的现场。五点钟实际上是我们这次大型直播报道的第二个开篇,一定要让镜头回到广场,拍摄并报道广场。那时候,广场不可能空无一人,彩旗招展,装饰一新,各个岗位人员就位,期待一个伟大典礼的到来。因此,一定要把那个时刻广场的场景和关键细节拍好。如何用连续镜头反映这样一个典礼的全过程?如何抓拍广场中各种各样人的反应?观礼台上的人和现场的人,哪怕是举着东西的小孩儿,他们的表情、神态、动态,都可能是这次大型直播报道和以后专题片所必需的东西。如果能够做到以上设想,我们就能够交出一份很好的答卷。

  夜间拍摄。大家都有夜间拍摄经验,但如何拍好依然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比如在沙河机场或者通州机场,“动中通”是准备开车绕一圈拍摄,还是怎么拍?在阅兵部队行进路线的某个点,怎么拍好经过的车队?受阅官兵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都是由很多细节和过程构成。这次所有人都将面临光照度不够理想,而且会有其他光线干扰的问题。另外一个难点,是在联欢晚会时,五彩斑斓的场景怎么表现。华灯绽放,彩旗满天,人声鼎沸,欢声雷动,怎么拍好需要想象。夜间拍摄还面临设备使用问题,对功能掌握得是否熟练,是否能用得很好也需要有个预判。

  车队拍摄。如何拍摄相对单调的车队行进过程,给出丰富的画面?一个个车队在行进路线辆彩车从原集结地走向工育场的过程,怎么拍好?重点拍什么?这些都是需要大家认真考虑的。我们要把阅兵部队行进、集结在长安街上等待检阅的过程以及分列式之后的场景都直播出来,这是历次阅兵直播和纪录片中没有的。

  安全镜头。通讯突然中断情况下怎么保证画面的可靠、稳定、安全?比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直播点要保持一个安全镜头。遇到通讯中断时,要立刻调整自己的摄像机给后方一个安全镜头。信号切不切走是后方演播室考虑的,给不出合适画面则是摄像的问题。所谓安全镜头就是指可以随时切入直播的画面稳定的镜头。也许是中景或者是中近景,也许是一个场面,但必须是直播能用的镜头。这是对摄像的底线要求,做不到这一点,直播就会出事故。

  特殊视角。要习惯在特殊角度、特殊状态下拍摄。直播点布局如果能实现,将有摄像记者被送上三四十米高的升降车上,还有很多摄像记者在六七十米高的制高点上拍摄。有的摄像记者要置身“动中通”通信车上,在动态中拍摄另外一个动体,动拍动;车和阅兵队伍的车可能是同向行驶,也可能是相对行驶,是你静他动,静拍动,这几种情况下怎么拍摄,大家都要琢磨。

  电视直播的魅力在于现场。必须用足现场,不断让直播镜头回到现场,按照核心立意、主线设计、创意构思选取画面,构成直播内容整体,这就需要从总体上把控现场,在理解现场的基础上大跨度展现并能动反映现场。这场大型电视直播报道最终有59个点位,上午时段和晚上时段最多会同时使用34个点位。为体现核心立意、实现预期效果,必须把多个现场、无数个场景,按照直播主线设计、时段定位、场景创意编织为一个画面流;要通过画面选取、时空调度、内容串连,大跨度展现现场,把多个视角的现场打造成一个有机体。

  直播的第一报道手段是使用好现场画面,而不是记者连线,这是用好现场的关键。2009年9月13日下午分时段编导会议上,我要求,要让所有的直播点都亮着,都在可直播状态,让分时段导播和编导组可以随时调动。各个点的任务,是不断地报告那个点有什么好画面并拍摄出来。这场直播第一报道手段不是记者出镜,是使用好画面语言,出镜记者任务之一就是发现可拍摄的场景画面并提醒摄像。这是一场以画面为主的直播,不是一个以出镜和演播室访谈为主的直播。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用足现场。

  要用足现场,重要的是理解现场,这才能得当有效地使用现场,并大跨度展现现场,这是直播成功的关键。导播们过去习惯使用单点信号的画面后就切回到演播室。要实现按一定意图和逻辑使用多个直播点的画面,无论是对于信号调度还是导播切换,都需要训练。因此,信号调度岗位变得比以往更为重要。要通过和前方联系和看显示屏,看到哪几个点画面很好,就建议导播马上切换调用。前方各直播点摄像不一定清楚他这个点在全局中的作用,编导要通过直播台本告诉他。我提醒大家,在真实直播时也要记住,空荡无人的街道同样也有寂静的语言和寂静的力量。难道一张美丽的笑脸一定要笑出声才好看吗?整洁一新、万籁俱寂、华灯初上、张开怀抱的街道,在等待一支英雄的阅兵队伍到来、一场伟大典礼到来、一场盛大联欢到来,暂时空旷的现场难道没有力量?全国人民有多少人能够亲临现场看一个空无一人、寂静的广场呢?住在北京的人们有多少人能够在现场亲眼看到呢?寂静无人的现场也有直播价值,条件是它必须和前后场景联系起来、和一个思想联系起来、和一个意图联系起来。

  电视直播报道是由多个岗位协同完成的。直播体现方式是现场运用与画面衔接,各时段编导、导播、摄像等对总体构思和布局有清晰认识,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会设广场演播室,为什么布设这么多直播点。理解现场,就要求所有岗位都要心中有全局,又对自己的规定动作和可以做什么自选动作有清晰了解。对编导来说,要立意高远、想象丰富、编织精巧、执行可靠;对出镜记者来说,要有内在的力量;对摄像来说,要有高度的纪律性、执行力、想象力。

  中午12点之后,是的延续,是国家庆典这个伟大时刻的延续,一定要拍摄出来。不必跟拍哪一个人,要表达的是这个国庆日也是人民的节日,人民群众在这个广场上享受着国家大典,一张张脸像水一样从镜头前流过。我们对所有时段直播提出一个基本要求,就是一定要用足现场。

  电视直播中的现场场景,是随时间流淌的画面流。展现现场,就要清晰理解每个时间段的现场及其在直播中的功能,从而得当有效地展现现场。在9月13日下午分时段编导会议上,我分别提示了每个时段要体现的现场内容。

  零点到3点时段。要表现好一个伟大国庆日的凌晨、各个已经进入国庆日准备的现场。包括通州、沙河两个训练场,包括已经出发的群众队伍、已经进入工体的花车,包括可能已经进入广场现场的新华社记者和拍摄点。三条逻辑线要清晰展现,一是国庆日的不眠之夜如何开始、会发生什么;二是各个重要地点正在如何准备国庆日活动;三是新华社的队伍到达直播岗位后如何工作。按照装备分队2点钟到位的估计,零点到2点,在大望路到长安街路段会不断看到设备方队进入,工体内60辆花车渐次到位,可以拍摄大量画面。队伍中3.2米直径的大鼓已经在从王佐镇到先农坛的路途中。徒步方队那个时候即将起床,炊事班已经在准备早饭。这个时段的画面是丰富的,逻辑线的事件发展要展现足。

  3点到5点时段。要注意体现前三个小时已开始事件的进展。按照预计,此时,长安街上装备方队已经就位,出镜记者可以采访到相关负责人;徒步方队可能在路途上或已到达长安街,花车已经准备从工体出发,群众方队也已从不同地点出发。直播组可以先去拍摄一个参加群众的家庭,或是送孩子到学校的场面。每一个方队都有一个集结点,家长把孩子送到集结点就要回去,可能会拦着一条线,家长和他的孩子告别,那会是一个动人的场景。这个时段,各路准备都已经做好,有些路段可能是寂静的,比如广场以西路段,这时长安街沿线的直播系统已经到位,编导组要考虑怎么用好现场。

  5点到7点时段。5点是这次直播的第二次开篇。要写好这个开篇辞,像零点开篇一样,理三条线索,并先增加一条线索,要体现这是国庆日的黎明,已经迎来了第一缕阳光,要有黎明初照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上升起国旗的画面。然后重新展现零点开篇的三条线索:一是国庆日在中国和世界各地将会发生什么,二是国庆盛典包括阅兵式在每一个节点会发生什么,三是我们这个直播将做什么。因此,5点到6点是四条线点时段,是徒步方队将就位的时段,是群众队伍陆续抵达长安街南北集结位置的时段,是人民群众纷纷从家里出门走向每一个能观看阅兵和队伍位置的时段,是北京家庭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在各家门前的时段。这个时段,曙光初照,阳光灿烂,彩旗满天。除了要展现长安街、广场,还要展现其他地方。这个时段的优势是广场所有直播点已经到位,要充分使用我们在人民大会堂楼顶的现场演播室。①这个时段要体现好两个要素:一是场面展现,二是线索梳理。这个场面甚至要包括祖国各地升国旗的场面。这个时段,画面展现更清晰,大跨度展现场面更有优势,我们所期望实现的多现场直播、接力式直播、大跨度展现场面,要体现出优势。每一个分时段编导组都要认清这个优势,并清晰体现出来。

  7点到9点40分时段。这是本次直播最能体现新华社特色的时段。要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展现广场和东西长安街现场,用好广场现场演播室和各光纤点、直播点。这个时段,各处准备情况以及长安街参阅部队的进一步整装、练习都要展现出来;这个时段,要有足够的大跨度场面调度和现场展现,就像一个花团锦簇的铺垫,把这一场重大庆典的仪式直播衬托出来;这个时段,演播室访谈的任务只是简单提供一些镜头外的背景以帮助理解,只是为了让导播和编导做时空转换、现场调度,各直播点、各岗位要做相应调整,主要精力要回到现场。

  12点到14点时段。这个时段,盛典刚刚结束。一是要迅速重现今天阅兵队伍从出发、行进、集结到走向阅兵场的精彩瞬间;二是回到广场现场。共和国的功臣劳模从观礼台离开、现场群众从广场离开、花车队伍集结在闹市口大街等待被各省市领回,都可以是直播重点。这个时段,出镜记者要做的是体验式报道、目击式报道、点评式报道;这个时段,要特别清晰地表现出从“国之典”到“民之庆”的转换,把国家典礼和人民群众的联系表达清楚。

  14点到16点时段。虽然这个时段长安街沿线的场景已经变化,但是有两个现场可使用:一是广场为当晚联欢晚会正在做什么准备,二是参加联欢晚会的队伍出发情况。除此之外,这个时段要重点使用好全国各地的现场,重点展现全国同庆、万民一心。要通过讲述和对现场的描述,自然地把历史、传承融合到对现场的使用中。

  16点到18∶30时段。要重点完成三个任务:一是展现现场。要展现已经准备完毕的广场现场场景。还要充分使用京外和海外各现场,尽可能选取和北京核心现场、核心事件有联系的场景、人物、故事;二是完成转换。就是完成从“国之典”到“民之庆”的转换,把国家生日是人民的节日这个核心立意清晰体现出来,把全民欢庆的深刻内涵清晰体现出来;三是阶段过渡。这个时段和上午时段不同,上午9∶40后转播阅兵式直播信号,大型直播报道并不间断。而这个时段,有各半个小时的地方和全国新闻联播,我们的直播报道需要把这一个小时空出来。为避免人们以为我们的大型直播报道已结束,在这个时段的最后40分钟,我们的直播要留下悬念、线索,告诉人们晚上还将有三个小时的直播。留下期待、阶段过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体现,包括通过演播室介绍来体现。

  19∶30到20∶30时段。这个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收拢线索、提升精神,给观众一个色彩丰富、波澜壮阔的视觉和心理感受。19∶30之后的15分钟,要快速展现广场各现场已经做好准备。19∶50,准备把信号切到转播联欢晚会。晚会大约100分钟,因此信号重新切回时应当是20∶45~20∶50,之后到大型直播报道结束大约45分钟左右。在这个时段,完成直播任务主要是两个手段:一是回到广场现场,直接使用现场演播室切入,以澎湃的语言描述体验了焰火晚会和伟大典礼之后人们的感受。这给现场演播室两位主持人记者提出了高要求;二是梳理当天直播的诸条线索、精彩瞬间。梳理方式可以是双画面流、多信息流方式。画面在展现,主演播室的主持人或者现场演播室的主持人记者以画外音的方式回顾,就可以形成双信息流。必要的时候导播开双视窗,尽可能给观众美的享受和深刻印象。因此,要尽可能拍摄好当时人们的表情、动作和心情,把它整合到直播中。导播组要给所有摄像记者提出具体要求,哪些时段是不许停机的,要有八小时不间断提供信号能力。只有这样,我们这场直播才能收拢起来。

  因此,这个时段的任务是很重的,在开篇15分钟就要起好头,就要把气势推上去;在最后45分钟到50分钟,既要把联欢晚会的情绪和感受承接下来,又要体现出直播特色、收拢全天直播线年大庆和百年中国联系起来,把这种大情怀、大豪迈、大气魄体现出来。这个时段,需要澎湃、充满哲理、引人关注、容易记忆的解说词。我希望,这时有大段散文诗,把气提上来。

  大型电视直播报道的成功,需要参加直播的上百人甚至几百人按照核心立意、主线设计、特色创意、实施方案、直播流程和各项规则有序工作,是一种体系化运作。临时编组起来的直播团队往往隶属不同单位、机构,却必须如同一个组织体一样有序工作。这种体系性组织,是人力资源、生产资源等在一定制度环境、技术环境下运行,有效集成各种要素,不仅生产物质产品,也生产与此相关的知识,从而形成制度经济学家康芒斯所说的“运行中的机构”,也如同中血液所构成的“流动性组织”;这种体系性组织,是整合成本相应较低的“软组织、轻结构”;这种体系性组织,不再主要呈现为集中式指令性控制,而是呈现按一定规则与机制运行的分布式协同性控制,是多个主体间通过协调合作而呈现出群体智能,实现一定程度的行为协同。重大庆典报道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其创意策划、方案实施等各阶段环节必须形成有效的协同运作,以编织信息流实现融合传播。

  大型直播报道的魅力和感染力,不仅基于现场场景的实时展现和影像画面的组合,还在于音乐和现场声所传递的信息、在于声效与画面构成一个有机体。因此,要精心设计声效,让音乐和现场声等帮助渲染场景、阐发意义。

  《国庆》设计了独特的韵律、节奏和风格,用序曲、进行曲、回旋曲、欢乐颂四种音乐风格和节奏韵律给直播划分了四个大的段落。②这样一个大型直播报道,需要选择好主题音乐,作为直播声效的主旋律,总片头、片花、MTV等也需配上合适的音乐,以此来增强大型直播报道的感染力。

  我明确了音乐选择标准,主题音乐和其他音乐都必须是中国作曲家的作品。就大型直播报道整体效果而言,最重要的是主题音乐。有些音乐作品,是为特定意图、背景、目的而写,虽然听起来是某种风格,但知道这个作品创作过程、时代背景、作曲家人生经历的听者,往往会联想到相应的时代背景和故事,感受到音乐之外的信息。因此,音乐作品应当说是有实在意义或象征意义的。有些特定场景,只能出现特定类型的音乐作品。

  大型直播报道筹备千头万绪,没有时间请作曲家专门写主题音乐,只能在现有音乐作品中选最合适的。我们希望,人们一听到这个主题音乐,就会产生我们所希望的联想,让主题音乐本身既有感染力又有阐发力和说服力。最初出现在我脑海里的主旋律就是《红旗颂》。这是1965年中国作曲家吕其明创作的交响诗,一开始,小号奏出以国歌为素材的引子,激荡心魄,气象宏大;然后,弦乐奏出舒展、优美的颂歌主题,展开宏伟庄严的歌唱性旋律。乐曲的中间部分,在铿锵有力的三连音节奏中,圆号奏出简短有力的曲调。颂歌主题的再现部分宏伟庄严,尾声处号角更加辽阔,推向。整个作品的意象风格与新中国六十年重大庆典非常吻合,与我们所设计的四个段落序曲、进行曲、回旋曲、欢乐颂的风格和节奏韵律也非常吻合。

  主题音乐之外,还需要选择一些音乐作品制作MTV。我提出选19个中国作曲家写的经典旋律,由一个单一乐器演奏出来,配上与国庆相关的画面,做成MTV,来做每一个小时的结尾。直播大段落之间,也可以用主题政论片或专题片作转换和上下接口。为此,我们安排了两组人分别初选曲目,让各编导组把想法和要求简单写出来,交给这两组人去找。最终,MTV既是每个小时之间的转换与接口,也成为这个大型直播报道表现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场直播报道与电视界比较常见的仪式直播、晚会直播、演播室直播报道在理念、形态与模式上都有明显不同。多信息流编织的报道形态,需要以媒体融合思维有效协同运作,需要按照立意和构思从多个维度提供内容,更需要以澎湃和努力构建宏大气象、凸显核心信息。

  长画卷展示的画面想象和创意构思,需要多方协同努力才能实现。有的直播点在长安街路南,有的在长安街路北,大家担心出现直播画面“跳轴”现象,我们设计了以多种长画卷展示直播点组合,并调整相关直播系统的直播点编号。

  这种多信息流编织的报道形态,需要编导和导播协同努力。9月18日最后一次演练前的动员会上,我要求大家一要做到全力以赴,二要做到安全直播。全力以赴,首先要求所有摄像尽最大努力发回画面。直播第一表现手段是画面,相信每一个人在自己点位上都能提供直播所需要的画面;第二表现手段是记者现场报道。最大的魅力在现场,记者的出镜、连线、讲述是对现场的补充,是体验式、介绍式报道。连线时可以把镜头从出镜记者脸上摇开,摇向他所在的现场场景;第三表现手段是演播室访谈。只有每一个人全力以赴、竭尽心力,拿出智慧和创造性,才有一个能够和我们的使命相媲美的直播。安全直播,这是必须达到的最起码标准。安全直播体现在很多方面,不仅包括技术保障,更包括每一个岗位的人都按照要求和职责努力工作。

  我向前方直播组提出十项具体要求,以实现协同运作。其一,自行确定出发时间;其二,到达点位后优先工作事项。所有直播组到达点位后向指挥中心报告到达位置情况,让后方准确掌握你这个点所能拍摄的范围、提供的画面,据此丰富细化脚本;其三,所有拍摄点都必须做到全记录;其四,在演练中检验直播脚本。这次演练是按八个时段第一个小时真实脚本演练;其五,遵守指挥系统使用规则。在对讲机中不能讲涉密内容,不能讲与工作无关的内容,不能讲可能引起误解的内容;其六,遵守安保规则。遇事要友好协商,或报告后方协调解决;其七,坚守岗位,不要串岗。特别是在核心区工作的同志;其八,节约用电,规划好电池使用;其九,做好记录清单。要记录点位能拍到什么、什么场景请后方一定要用,有什么采访线索、采访对象、问题等。要记录对导播、主持人工作情况的点评。后方演播室、主持人、编导组、专题组、文案组、通讯组都必须以清单方式记录工作情况,还要写演练手记;其十,演练拍摄的所有素材要及时交给资料室。这些要求看起来琐碎,但对直播体系的有效运转是必须的。

  为实现有效协同,我还对其他方面也提出了要求。对编导组提出5项要求:检验脚本。演练中和演练后一定要充分听取出镜记者、摄像、直播协调人、导播、信号调度等各方面的意见,根据演练情况检验脚本;关注现场。编导组要关注现场场景和送回的信号画面,向导播提出使用建议;盯住细节。特别是要保证安全直播的细节;体现构思。我们的创意和构思是长画卷展示,要尽可能地连续使用至少四个直播点信号,实现这个特色创意;保证安全。编导进入演播室导播区的任务就是沟通,要协同或指挥导播完成好这个时段的直播任务。

  对演播室工作人员提出4点要求:协调运转、安全播出;检验脚本、检验流程、检验短片;掌握现场、呈现画卷;互相协作、稳定秩序。要解决上两次演练暴露出的问题,不能出现人数很多却看起来秩序不够井然的情况。

  对文案组的要求是记录过程、准备小结;对后勤保障岗位的要求是全力保障、确保运行;对承担做序曲、MTV和直播所需短片的各路负责人的要求是,尽可能加快进度,并按照审稿程序重新审。演播室团队一定要把已进入演播室系统的短片再做一遍技审和内容审核。在彰显长画卷展示效果、把各种信息流编织成有机体的协同运作中,出镜记者以及主演播室、广场演播室、在哈尔滨远端演播室的主持人等,其描述、点评、解说本身的质量及其与画面流的吻合度,至关重要。我要求主持人争取做到不用脚本、台词,看着画面就可以说十五分钟。

  协同运作考验每一个相关岗位能不能工作到位,心中有没有全局感、画面感,有没有能力展现一个长画卷。这场直播要获得成功,需要八个分时段编导组想清楚所负责的时段在整个直播中的位置,想清楚应该怎么使用画面语言去表现。这个气象宏大的直播需要细节,但在关键时点需要气势、需要场景、需要画面、需要感情、需要力量。我要求包括现场演播室在内的主持人,要提升长时间描述现场、评述现场的能力,在展现现场、长时间展现画面或多点连线时,要体现出专业素质和能力,应对现场事件、描述现场情景、阐释现场意义,提供现场镜头以外的信息,要做足知识、背景和信息准备。

  在即将结束之际,怎么让直播报道升华?我强调,这需要主持人迸发的解说。试想一下,焰火散去,一段澎湃的音乐响起,晚会结束了,我们的直播这时做什么?应立刻切入澎湃的描述,进行体验式报道、目击式报道。然后过渡到展示广场各处场景。再然后,才是回到主演播室,主持人对当天情况进行梳理。焰火晚会结束后,什么样的连线能体现这样的升华呢?一定要回到最有感染力、表现力的现场演播室。这个场景是我们可以想象到的。不能是一般的连线,而应当是澎湃的描述、阐发和评点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

  大型电视报道有宏大主题和一系列复杂创意构思,面临多个复杂场景,不仅仅需要团队合作,更需要以流程化、体系化方式来实现核心立意、直播构思。它需要原本习惯小团队合作的编导、摄像、记者等调整工作方式。我要求分时段编导要调整工作重点,把精力花在建构好结构上,而不只是字斟句酌地撰写一个个出镜辞。控制一场大直播最重要的是两点,一是构建体系、构筑大结构,包括报道结构;二是控制住关键点和关键细节。我要求直播脚本要以每个小时为单元,按“关于分时段导播大纲的修改意见”把直播内容具体化、格式化。每个分时段编导先按照格式化要求做出每小时内容,最后再统一整合。作为主题体现,要设置好主题政论片播出时点。比如,零点到5点两个时段,前三集主题政论片可以逐集播一次。5点到9点之前,这三集主题政论片插到直播里再重播一次,放在每个小时中间偏前一些。

  摄像工作方式要有三个转变。在这样的大型直播报道中,摄像的工作方式必须做到三个转变:第一个转变,由习惯于单独工作转变为必须在直播体系内受控状态下有效工作。过去摄像记者总体上是独摄,具有很强的单兵作战能力。而这次是大家在一个体系内协同工作,这有很大不同;第二个转变,由自主选择拍摄场景和镜头、自主选择拍摄内容,转变为按直播核心立意、直播脚本完成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而且,还要适应在直播时按导播临场要求调整拍摄内容。编导、导播和摄像在画面感觉上要有默契,编导和导播的指令、摄像的回复要简洁清晰、干净利索;第三个转变,是由适应间歇性工作转变到适应长时间连续工作。在几个关键直播时段,所有直播点都要处在直播状态,都要给出信号。如果其他分时段导播、编导想使用你这个直播点,也会提出要求。国庆日我们有当日报道、大型直播报道和专题片三个任务,所有摄像、记者都必须长时间连续在现场拍摄报道。计算下来,从提前几个小时出发进入岗位,经历30日晚上不眠之夜,1日下午两三点撤下来,要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然后下午五点再出发进入晚上的岗位。而有些直播点可能要连续30多个小时在岗位上,所以从培训到演练、直播,要求大家必须保持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对画面的三个要求。一是合格镜头。就是要有较高专业水准,符合“国之典,民之庆”核心立意和直播总体要求;二是安全镜头。包括当通讯中断时给出的安全画面,也包括不能出现不适当、不和谐的画面。给海外直播点提出的基本要求,就是直播画面中不得出现不明白含义的旗帜、标语、徽章、标识;三是创意镜头。创意镜头贯穿在画面流中又具有特殊表现力。所有直播点位都可以根据现在位置好好想象一下,自己这个点直播时将拍什么画面,不直播时出现场景怎么拍。

  没有一个点位是平凡的。我们在闹市口大街放了一个点,在凯旋大厦放了一个点。阅兵队伍离开天安广场以后,有一部分从大剧院旁边迅速地左拐,在前门大街按编号登车,60辆彩车离开广场后从长安街左拐到闹市口大街南侧等待被领走……都有很多场景可以记录。国家庆典、人民节日是我们直播的主题,每一个直播点都要充分设想并设计创意镜头、精彩画面。

  对拍摄的要求。我用六句话来概括对拍摄工作整体要求,即记录场面、报道事件、反映人心、体现策划、保证质量、摸索风格。记录场面,是要充分体现出宏伟壮观的重大庆典场面、欢快热烈的群众联欢场面;报道事件,是要善于抓取细节,把过程记录好、展示好。阅兵队伍走向阅兵场这个过程有无数个小过程,观众拿着请柬从甬道走向观礼台的过程也有许多感人细节,庄严典雅的场面同样要求报道过程和细节;反映人心,是要通过展现那个时候人们的表情动态反映人们的心情;体现策划,是要求落实好核心立意、主线设计和特色策划以及对每一个岗位的要求;保证质量,不仅要保证画面质量,也要保证记者出镜等等的质量;摸索风格,是探索整个直播的风格,这要靠每一个点的努力来实现。

  值得注意的三个问题。这次大型直播报道与以往不同,必须一起把问题考虑充分。这次直播超出了我们的经验范围,有一个细节没想到就可能全盘皆输。问题之一是做足备份。所有岗位都要有备份措施。比如,如果从早晨直播到晚上,同时用蓝光盘记录,要带多少蓝光盘、多少块电池。一旦开始直播每一个疏忽都可能导致失败;问题之二是通讯保障。从演练开始,各直播点都要实地检验通讯条件;问题之三是协同配合,直播点之间的协同配合,直播点和编导、演播室的协同配合都非常重要。

  对学习的三个要求。要带着问题学、带着任务学、带着思考学。带着问题学,是希望大家不断提问题,在听取、寻求解决中不断进步;带着任务学,目标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就会更清晰,方法就会更多;带着思考学,学习效率和深度会更高。这次直播报道,需要大家随时随地都在想怎么发挥想象力,任务是什么,目标是什么,标准是什么,这样才能立足全局做好自己的工作。

  面对重大庆典这样饱含丰富现实场景与历史信息的复杂报道对象,实现核心立意、整体框架、主线设计的前提是深入思考和充分想象,需要一系列精密安排和落实措施。从方层面说,充分发挥想象力、领悟力才可能获得足够表达力。因此,要按创意构思和直播指令拍摄高质量画面,在理解现场基础上大跨度展现并能动反映现场,打造体现核心立意、特色创意的画面流,以期最佳效果。而让音乐和现场声在直播中渲染场景、阐发意义,以协同运作构建宏大气象、凸显核心信息,以流程化、体系化方式实现核心立意直播构思,既是效果想象的重要体现,也是核心立意、特色创意的重要实现方法。

  (作者系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专职副主任,中国政法大学博导。时为新华社大型直播报道《国庆》总指挥、总编导)

  ①关于现场演播室的设立、使用等诸多深层考虑和细节,请参阅《塑造引导力:重大庆典直播现场演播室构建原则——新中国六十年大庆重大庆典报道的探索与思考》,《新闻战线月(上)。

  ②关于大型直播报道《国庆》的节奏韵律风格体现序曲中国舞台搭建程序、进行曲、回旋曲、欢乐颂,参阅《体现思想力:重大庆典直播报道框架建构与实现》,《新闻战线月(上)。

  摘要:做好重大庆典报道,要打开思维空间、想象空间,进行充分得当的效果想象,形成有创新力、表达力和可行性的创意策划与实施措施。要按创意构思和直播指令拍摄高质量画面,在理解现场基础上大跨度展现并能动反映现场,打造体现核心立意、特色创意的画面流,以流程化、体系化方法实现直播构思。而让现场声和音乐在直播中渲染场景、阐发意义,既是效果想象的重要体现,也是核心立意、特色创意的重要实现方法。

  重大庆典是一个饱含丰富现实场景与历史信息的复杂报道对象。重大庆典直播报道总体框架、基本布局、主线设计确定后,在创意策划阶段就要打开思维空间、想象空间,进行充分得当的效果想象,形成有创新力、表达力和可行性的创意策划与实施措施,以突破习惯报道模式和内容处理模式,获得与重大庆典地位相称的报道效果。

  策划新中国六十年大庆实施大型电视直播报道《国庆》时,新华社在效果想象的基础上展开创意策划和实施安排,完成了直播报道,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报道在创意方法与实现方法上的探索和思考,对今后的重大庆典报道有参考价值。

  新中国六十年大庆是一次全球瞩目的重大庆典,多现场、多信息流、长画卷直播报道模式能更丰富、更深刻地反映庆典的内涵和影响,也更能体现新华社全球布点的优势和报道水准。《国庆》就是这种报道形态的第一次完整呈现。在我的效果想象中,我们要的是一场大气磅礴的直播,一个温暖动人的直播,一个能体现伟大国家、伟大民族、伟大历史的直播,一个与历史相称、与时代同步的直播,需要把各方面信息构成有机整体。要实现这样的效果,就需要各直播点和主题政论片、短片制作组等提供高质量画面,要在理解现场基础上大跨度展现并能动反映现场,打造体现核心立意、特色创意的画面流。

  电视直播画面总体质量如何,能否打造出画面流,有赖摄像能否按照核心立意、主线设计、特色创意做好充足准备和有效的现场拍摄工作。2009年,新华社这支摄像队伍虽然有一定经验,但相对年轻。过去习惯于单机拍摄,而这次必须在一个工业化体系中按要求拍摄,要求与以往有很大不同。8月27日,在第三期直播摄像培训班上,我阐述了摄像在直播状态下应当做好的6个方面工作。

  受控拍摄。在直播中摄像要习惯按照整体要求、布局、创意去完成规定动作。要从习惯自主选择拍摄内容,走向习惯受控拍摄、按直播总体要求拍摄好。某个时点直播有需要时,相关点位的摄像就必须拍出可用的画面。

  比如,在大会堂楼顶的直播点怎么拍好?习惯上的视觉中心在城楼,直播中城楼是所拍摄画面的主体,还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阅兵式时我们距离阅兵队伍大概有六七百米,而受阅部队和群众队伍的脸是朝向城楼的,这时怎么拍摄好?从楼顶怎么把长安街拍摄好?典礼开始前怎么拍摄好现场人群?这都是要事先考虑清楚的。就重大庆典直播而言,我们是学习者,更需要大家充分发挥想象力。在每一个重要时段,只要能用广场现场演播室的信号,直播都会用。典礼结束时,我们要让镜头返回现场,去拍那些现场观礼的人们离去的场景,他们的激动,他们的交流,他们的笑脸。编导们要充分想象,如何指挥出镜记者和摄像把那瞬间记录下来。

  驾驭现场。广场是一个巨大的空间,训练场、行进路线、长安街都是复杂现场。如何在相对分散的直播点以各自镜头拍摄好复杂现场,摄像要充分想象可以拍摄出什么画面。有很多过程和细节需要有事先想象才能谈到驾驭现场,才能拍好。

  比如,凌晨五点的广场,别的媒体直播还没有开始,一定要利用好这段时间的现场。五点钟实际上是我们这次大型直播报道的第二个开篇,一定要让镜头回到广场,拍摄并报道广场。那时候,广场不可能空无一人,彩旗招展,装饰一新,各个岗位人员就位,期待一个伟大典礼的到来。因此,一定要把那个时刻广场的场景和关键细节拍好。如何用连续镜头反映这样一个典礼的全过程?如何抓拍广场中各种各样人的反应?观礼台上的人和现场的人,哪怕是举着东西的小孩儿,他们的表情、神态、动态,都可能是这次大型直播报道和以后专题片所必需的东西。如果能够做到以上设想,我们就能够交出一份很好的答卷。

  夜间拍摄。大家都有夜间拍摄经验,但如何拍好依然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比如在沙河机场或者通州机场,“动中通”是准备开车绕一圈拍摄,还是怎么拍?在阅兵部队行进路线的某个点,怎么拍好经过的车队?受阅官兵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都是由很多细节和过程构成。这次所有人都将面临光照度不够理想,而且会有其他光线干扰的问题。另外一个难点,是在联欢晚会时,五彩斑斓的场景怎么表现。华灯绽放,彩旗满天,人声鼎沸,欢声雷动,怎么拍好需要想象。夜间拍摄还面临设备使用问题,对功能掌握得是否熟练,是否能用得很好也需要有个预判。

  车队拍摄。如何拍摄相对单调的车队行进过程,给出丰富的画面?一个个车队在行进路线辆彩车从原集结地走向工育场的过程,怎么拍好?重点拍什么?这些都是需要大家认真考虑的。我们要把阅兵部队行进、集结在长安街上等待检阅的过程以及分列式之后的场景都直播出来,这是历次阅兵直播和纪录片中没有的。

  安全镜头。通讯突然中断情况下怎么保证画面的可靠、稳定、安全?比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直播点要保持一个安全镜头。遇到通讯中断时,要立刻调整自己的摄像机给后方一个安全镜头。信号切不切走是后方演播室考虑的,给不出合适画面则是摄像的问题。所谓安全镜头就是指可以随时切入直播的画面稳定的镜头。也许是中景或者是中近景,也许是一个场面,但必须是直播能用的镜头。这是对摄像的底线要求,做不到这一点,直播就会出事故。

  特殊视角。要习惯在特殊角度、特殊状态下拍摄。直播点布局如果能实现,将有摄像记者被送上三四十米高的升降车上,还有很多摄像记者在六七十米高的制高点上拍摄。有的摄像记者要置身“动中通”通信车上,在动态中拍摄另外一个动体,动拍动;车和阅兵队伍的车可能是同向行驶,也可能是相对行驶,是你静他动,静拍动,这几种情况下怎么拍摄,大家都要琢磨。

  电视直播的魅力在于现场。必须用足现场,不断让直播镜头回到现场,按照核心立意、主线设计、创意构思选取画面,构成直播内容整体,这就需要从总体上把控现场,在理解现场的基础上大跨度展现并能动反映现场。这场大型电视直播报道最终有59个点位,上午时段和晚上时段最多会同时使用34个点位。为体现核心立意、实现预期效果,必须把多个现场、无数个场景,按照直播主线设计、时段定位、场景创意编织为一个画面流;要通过画面选取、时空调度、内容串连,大跨度展现现场,把多个视角的现场打造成一个有机体。

  直播的第一报道手段是使用好现场画面,而不是记者连线,这是用好现场的关键。2009年9月13日下午分时段编导会议上,我要求,要让所有的直播点都亮着,都在可直播状态,让分时段导播和编导组可以随时调动。各个点的任务,是不断地报告那个点有什么好画面并拍摄出来。这场直播第一报道手段不是记者出镜,是使用好画面语言,出镜记者任务之一就是发现可拍摄的场景画面并提醒摄像。这是一场以画面为主的直播,不是一个以出镜和演播室访谈为主的直播。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用足现场。

  要用足现场,重要的是理解现场,这才能得当有效地使用现场,并大跨度展现现场,这是直播成功的关键。导播们过去习惯使用单点信号的画面后就切回到演播室。要实现按一定意图和逻辑使用多个直播点的画面,无论是对于信号调度还是导播切换,都需要训练。因此,信号调度岗位变得比以往更为重要。要通过和前方联系和看显示屏,看到哪几个点画面很好,就建议导播马上切换调用。前方各直播点摄像不一定清楚他这个点在全局中的作用,编导要通过直播台本告诉他。我提醒大家,在真实直播时也要记住,空荡无人的街道同样也有寂静的语言和寂静的力量。难道一张美丽的笑脸一定要笑出声才好看吗?整洁一新、万籁俱寂、华灯初上、张开怀抱的街道,在等待一支英雄的阅兵队伍到来、一场伟大典礼到来、一场盛大联欢到来,暂时空旷的现场难道没有力量?全国人民有多少人能够亲临现场看一个空无一人、寂静的广场呢?住在北京的人们有多少人能够在现场亲眼看到呢?寂静无人的现场也有直播价值,条件是它必须和前后场景联系起来、和一个思想联系起来、和一个意图联系起来。

  电视直播报道是由多个岗位协同完成的。直播体现方式是现场运用与画面衔接,各时段编导、导播、摄像等对总体构思和布局有清晰认识,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会设广场演播室,为什么布设这么多直播点。理解现场,就要求所有岗位都要心中有全局,又对自己的规定动作和可以做什么自选动作有清晰了解。对编导来说,要立意高远、想象丰富、编织精巧、执行可靠;对出镜记者来说,要有内在的力量;对摄像来说,要有高度的纪律性、执行力、想象力。

  中午12点之后,是的延续,是国家庆典这个伟大时刻的延续,一定要拍摄出来。不必跟拍哪一个人,要表达的是这个国庆日也是人民的节日,人民群众在这个广场上享受着国家大典,一张张脸像水一样从镜头前流过。我们对所有时段直播提出一个基本要求,就是一定要用足现场。

  电视直播中的现场场景,是随时间流淌的画面流。展现现场,就要清晰理解每个时间段的现场及其在直播中的功能,从而得当有效地展现现场。在9月13日下午分时段编导会议上,我分别提示了每个时段要体现的现场内容。

  零点到3点时段。要表现好一个伟大国庆日的凌晨、各个已经进入国庆日准备的现场。包括通州、沙河两个训练场,包括已经出发的群众队伍、已经进入工体的花车,包括可能已经进入广场现场的新华社记者和拍摄点。三条逻辑线要清晰展现,一是国庆日的不眠之夜如何开始、会发生什么;二是各个重要地点正在如何准备国庆日活动;三是新华社的队伍到达直播岗位后如何工作。按照装备分队2点钟到位的估计,零点到2点,在大望路到长安街路段会不断看到设备方队进入,工体内60辆花车渐次到位,可以拍摄大量画面。队伍中3.2米直径的大鼓已经在从王佐镇到先农坛的路途中。徒步方队那个时候即将起床,炊事班已经在准备早饭。这个时段的画面是丰富的,逻辑线的事件发展要展现足。

  3点到5点时段。要注意体现前三个小时已开始事件的进展。按照预计,此时,长安街上装备方队已经就位,出镜记者可以采访到相关负责人;徒步方队可能在路途上或已到达长安街,花车已经准备从工体出发,群众方队也已从不同地点出发。直播组可以先去拍摄一个参加群众的家庭,或是送孩子到学校的场面。每一个方队都有一个集结点,家长把孩子送到集结点就要回去,可能会拦着一条线,家长和他的孩子告别,那会是一个动人的场景。这个时段,各路准备都已经做好,有些路段可能是寂静的,比如广场以西路段,这时长安街沿线的直播系统已经到位,编导组要考虑怎么用好现场。

  5点到7点时段。5点是这次直播的第二次开篇。要写好这个开篇辞,像零点开篇一样,理三条线索,并先增加一条线索,要体现这是国庆日的黎明,金年会金字招牌已经迎来了第一缕阳光,要有黎明初照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上升起国旗的画面。然后重新展现零点开篇的三条线索:一是国庆日在中国和世界各地将会发生什么,二是国庆盛典包括阅兵式在每一个节点会发生什么,三是我们这个直播将做什么。因此,5点到6点是四条线点时段,是徒步方队将就位的时段,是群众队伍陆续抵达长安街南北集结位置的时段,是人民群众纷纷从家里出门走向每一个能观看阅兵和队伍位置的时段,是北京家庭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在各家门前的时段。这个时段,曙光初照,阳光灿烂,彩旗满天。除了要展现长安街、广场,还要展现其他地方。这个时段的优势是广场所有直播点已经到位,要充分使用我们在人民大会堂楼顶的现场演播室。①这个时段要体现好两个要素:一是场面展现,二是线索梳理。这个场面甚至要包括祖国各地升国旗的场面。这个时段,画面展现更清晰,大跨度展现场面更有优势,我们所期望实现的多现场直播、接力式直播、大跨度展现场面,要体现出优势。每一个分时段编导组都要认清这个优势,并清晰体现出来。

  7点到9点40分时段。这是本次直播最能体现新华社特色的时段。要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展现广场和东西长安街现场,用好广场现场演播室和各光纤点、直播点。这个时段,各处准备情况以及长安街参阅部队的进一步整装、练习都要展现出来;这个时段,要有足够的大跨度场面调度和现场展现,就像一个花团锦簇的铺垫,把这一场重大庆典的仪式直播衬托出来;这个时段,演播室访谈的任务只是简单提供一些镜头外的背景以帮助理解,只是为了让导播和编导做时空转换、现场调度,各直播点、各岗位要做相应调整,主要精力要回到现场。

  12点到14点时段。这个时段,盛典刚刚结束。一是要迅速重现今天阅兵队伍从出发、行进、集结到走向阅兵场的精彩瞬间;二是回到广场现场。共和国的功臣劳模从观礼台离开、现场群众从广场离开、花车队伍集结在闹市口大街等待被各省市领回,都可以是直播重点。这个时段,出镜记者要做的是体验式报道、目击式报道、点评式报道;这个时段,要特别清晰地表现出从“国之典”到“民之庆”的转换,把国家典礼和人民群众的联系表达清楚。

  14点到16点时段。虽然这个时段长安街沿线的场景已经变化,但是有两个现场可使用:一是广场为当晚联欢晚会正在做什么准备,二是参加联欢晚会的队伍出发情况。除此之外,这个时段要重点使用好全国各地的现场,重点展现全国同庆、万民一心。要通过讲述和对现场的描述,自然地把历史、传承融合到对现场的使用中。

  16点到18∶30时段。要重点完成三个任务:一是展现现场。要展现已经准备完毕的广场现场场景。还要充分使用京外和海外各现场,尽可能选取和北京核心现场、核心事件有联系的场景、人物、故事;二是完成转换。就是完成从“国之典”到“民之庆”的转换,把国家生日是人民的节日这个核心立意清晰体现出来,把全民欢庆的深刻内涵清晰体现出来;三是阶段过渡。这个时段和上午时段不同,上午9∶40后转播阅兵式直播信号,大型直播报道并不间断。而这个时段,有各半个小时的地方和全国新闻联播,我们的直播报道需要把这一个小时空出来。为避免人们以为我们的大型直播报道已结束,在这个时段的最后40分钟,我们的直播要留下悬念、线索,告诉人们晚上还将有三个小时的直播。留下期待、阶段过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体现,包括通过演播室介绍来体现。

  19∶30到20∶30时段。这个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收拢线索、提升精神,给观众一个色彩丰富、波澜壮阔的视觉和心理感受。19∶30之后的15分钟,要快速展现广场各现场已经做好准备。19∶50,准备把信号切到转播联欢晚会。晚会大约100分钟,因此信号重新切回时应当是20∶45~20∶50,之后到大型直播报道结束大约45分钟左右。在这个时段,完成直播任务主要是两个手段:一是回到广场现场,直接使用现场演播室切入,以澎湃的语言描述体验了焰火晚会和伟大典礼之后人们的感受。这给现场演播室两位主持人记者提出了高要求;二是梳理当天直播的诸条线索、精彩瞬间。梳理方式可以是双画面流、多信息流方式。画面在展现,主演播室的主持人或者现场演播室的主持人记者以画外音的方式回顾,就可以形成双信息流。必要的时候导播开双视窗,尽可能给观众美的享受和深刻印象。因此,要尽可能拍摄好当时人们的表情、动作和心情,把它整合到直播中。导播组要给所有摄像记者提出具体要求,哪些时段是不许停机的,要有八小时不间断提供信号能力。只有这样,我们这场直播才能收拢起来。

  因此,这个时段的任务是很重的,在开篇15分钟就要起好头,就要把气势推上去;在最后45分钟到50分钟,既要把联欢晚会的情绪和感受承接下来,又要体现出直播特色、收拢全天直播线年大庆和百年中国联系起来,把这种大情怀、大豪迈、大气魄体现出来。这个时段,需要澎湃、充满哲理、引人关注、容易记忆的解说词。我希望,这时有大段散文诗,把气提上来。

  大型电视直播报道的成功,需要参加直播的上百人甚至几百人按照核心立意、主线设计、特色创意、实施方案、直播流程和各项规则有序工作,是一种体系化运作。临时编组起来的直播团队往往隶属不同单位、机构,却必须如同一个组织体一样有序工作。这种体系性组织,是人力资源、生产资源等在一定制度环境、技术环境下运行,有效集成各种要素,不仅生产物质产品,也生产与此相关的知识,从而形成制度经济学家康芒斯所说的“运行中的机构”,也如同中血液所构成的“流动性组织”;这种体系性组织,是整合成本相应较低的“软组织、轻结构”;这种体系性组织,不再主要呈现为集中式指令性控制,而是呈现按一定规则与机制运行的分布式协同性控制,是多个主体间通过协调合作而呈现出群体智能,实现一定程度的行为协同。重大庆典报道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其创意策划、方案实施等各阶段环节必须形成有效的协同运作,以编织信息流实现融合传播。

  大型直播报道的魅力和感染力,不仅基于现场场景的实时展现和影像画面的组合,还在于音乐和现场声所传递的信息、在于声效与画面构成一个有机体。因此,要精心设计声效,让音乐和现场声等帮助渲染场景、阐发意义。

  《国庆》设计了独特的韵律、节奏和风格,用序曲、进行曲、回旋曲、欢乐颂四种音乐风格和节奏韵律给直播划分了四个大的段落。②这样一个大型直播报道,需要选择好主题音乐,作为直播声效的主旋律,总片头、片花、MTV等也需配上合适的音乐,以此来增强大型直播报道的感染力。

  我明确了音乐选择标准,主题音乐和其他音乐都必须是中国作曲家的作品。就大型直播报道整体效果而言,最重要的是主题音乐。有些音乐作品,是为特定意图、背景、目的而写,虽然听起来是某种风格,但知道这个作品创作过程、时代背景、作曲家人生经历的听者,往往会联想到相应的时代背景和故事,感受到音乐之外的信息。因此,音乐作品应当说是有实在意义或象征意义的。有些特定场景,只能出现特定类型的音乐作品。

  大型直播报道筹备千头万绪,没有时间请作曲家专门写主题音乐,只能在现有音乐作品中选最合适的。我们希望,人们一听到这个主题音乐,就会产生我们所希望的联想,让主题音乐本身既有感染力又有阐发力和说服力。最初出现在我脑海里的主旋律就是《红旗颂》。这是1965年中国作曲家吕其明创作的交响诗,一开始,小号奏出以国歌为素材的引子,激荡心魄,气象宏大;然后,弦乐奏出舒展、优美的颂歌主题,展开宏伟庄严的歌唱性旋律。乐曲的中间部分,在铿锵有力的三连音节奏中,圆号奏出简短有力的曲调。颂歌主题的再现部分宏伟庄严,尾声处号角更加辽阔,推向。整个作品的意象风格与新中国六十年重大庆典非常吻合,与我们所设计的四个段落序曲、进行曲、回旋曲、欢乐颂的风格和节奏韵律也非常吻合。

  主题音乐之外,还需要选择一些音乐作品制作MTV。我提出选19个中国作曲家写的经典旋律,由一个单一乐器演奏出来,配上与国庆相关的画面,做成MTV,来做每一个小时的结尾。直播大段落之间,也可以用主题政论片或专题片作转换和上下接口。为此,我们安排了两组人分别初选曲目,让各编导组把想法和要求简单写出来,交给这两组人去找。最终,MTV既是每个小时之间的转换与接口,也成为这个大型直播报道表现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场直播报道与电视界比较常见的仪式直播、晚会直播、演播室直播报道在理念、形态与模式上都有明显不同。多信息流编织的报道形态,需要以媒体融合思维有效协同运作,需要按照立意和构思从多个维度提供内容,更需要以澎湃和努力构建宏大气象、凸显核心信息。

  长画卷展示的画面想象和创意构思,需要多方协同努力才能实现。有的直播点在长安街路南,有的在长安街路北,大家担心出现直播画面“跳轴”现象,我们设计了以多种长画卷展示直播点组合,并调整相关直播系统的直播点编号。

  这种多信息流编织的报道形态,需要编导和导播协同努力。9月18日最后一次演练前的动员会上,我要求大家一要做到全力以赴,二要做到安全直播。全力以赴,首先要求所有摄像尽最大努力发回画面。直播第一表现手段是画面,相信每一个人在自己点位上都能提供直播所需要的画面;第二表现手段是记者现场报道。最大的魅力在现场,记者的出镜、连线、讲述是对现场的补充,是体验式、介绍式报道。连线时可以把镜头从出镜记者脸上摇开,摇向他所在的现场场景;第三表现手段是演播室访谈。只有每一个人全力以赴、竭尽心力,拿出智慧和创造性,才有一个能够和我们的使命相媲美的直播。安全直播,这是必须达到的最起码标准。安全直播体现在很多方面,不仅包括技术保障,更包括每一个岗位的人都按照要求和职责努力工作。

  我向前方直播组提出十项具体要求,以实现协同运作。其一,自行确定出发时间;其二,到达点位后优先工作事项。所有直播组到达点位后向指挥中心报告到达位置情况,让后方准确掌握你这个点所能拍摄的范围、提供的画面,据此丰富细化脚本;其三,所有拍摄点都必须做到全记录;其四,在演练中检验直播脚本。这次演练是按八个时段第一个小时真实脚本演练;其五,遵守指挥系统使用规则。在对讲机中不能讲涉密内容,不能讲与工作无关的内容,不能讲可能引起误解的内容;其六,遵守安保规则。遇事要友好协商,或报告后方协调解决;其七,坚守岗位,不要串岗。特别是在核心区工作的同志;其八,节约用电,规划好电池使用;其九,做好记录清单。要记录点位能拍到什么、什么场景请后方一定要用,有什么采访线索、采访对象、问题等。要记录对导播、主持人工作情况的点评。后方演播室、主持人、编导组、专题组、文案组、通讯组都必须以清单方式记录工作情况,还要写演练手记;其十,演练拍摄的所有素材要及时交给资料室。这些要求看起来琐碎,但对直播体系的有效运转是必须的。

  为实现有效协同,我还对其他方面也提出了要求。对编导组提出5项要求:检验脚本。演练中和演练后一定要充分听取出镜记者、摄像、直播协调人、导播、信号调度等各方面的意见,根据演练情况检验脚本;关注现场。编导组要关注现场场景和送回的信号画面,向导播提出使用建议;盯住细节。特别是要保证安全直播的细节;体现构思。我们的创意和构思是长画卷展示,要尽可能地连续使用至少四个直播点信号,实现这个特色创意;保证安全。编导进入演播室导播区的任务就是沟通,要协同或指挥导播完成好这个时段的直播任务。

  对演播室工作人员提出4点要求:协调运转、安全播出;检验脚本、检验流程、检验短片;掌握现场、呈现画卷;互相协作、稳定秩序。要解决上两次演练暴露出的问题,不能出现人数很多却看起来秩序不够井然的情况。

  对文案组的要求是记录过程、准备小结;对后勤保障岗位的要求是全力保障、确保运行;对承担做序曲、MTV和直播所需短片的各路负责人的要求是,尽可能加快进度,并按照审稿程序重新审。演播室团队一定要把已进入演播室系统的短片再做一遍技审和内容审核。在彰显长画卷展示效果、把各种信息流编织成有机体的协同运作中,出镜记者以及主演播室、广场演播室、在哈尔滨远端演播室的主持人等,其描述、点评、解说本身的质量及其与画面流的吻合度,至关重要。我要求主持人争取做到不用脚本、台词,看着画面就可以说十五分钟。

  协同运作考验每一个相关岗位能不能工作到位,心中有没有全局感、画面感,有没有能力展现一个长画卷。这场直播要获得成功,需要八个分时段编导组想清楚所负责的时段在整个直播中的位置,想清楚应该怎么使用画面语言去表现。这个气象宏大的直播需要细节,但在关键时点需要气势、需要场景、需要画面、需要感情、需要力量。我要求包括现场演播室在内的主持人,要提升长时间描述现场、评述现场的能力,在展现现场、长时间展现画面或多点连线时,要体现出专业素质和能力,应对现场事件、描述现场情景、阐释现场意义,提供现场镜头以外的信息,要做足知识、背景和信息准备。

  在即将结束之际,怎么让直播报道升华?我强调,这需要主持人迸发的解说。试想一下,焰火散去,一段澎湃的音乐响起,晚会结束了,我们的直播这时做什么?应立刻切入澎湃的描述,进行体验式报道、目击式报道。然后过渡到展示广场各处场景。再然后,才是回到主演播室,主持人对当天情况进行梳理。焰火晚会结束后,什么样的连线能体现这样的升华呢?一定要回到最有感染力、表现力的现场演播室。这个场景是我们可以想象到的。不能是一般的连线,而应当是澎湃的描述、阐发和评点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

  大型电视报道有宏大主题和一系列复杂创意构思,面临多个复杂场景,不仅仅需要团队合作,更需要以流程化、体系化方式来实现核心立意、直播构思。它需要原本习惯小团队合作的编导、摄像、记者等调整工作方式。我要求分时段编导要调整工作重点,把精力花在建构好结构上,而不只是字斟句酌地撰写一个个出镜辞。控制一场大直播最重要的是两点,一是构建体系、构筑大结构,包括报道结构;二是控制住关键点和关键细节。我要求直播脚本要以每个小时为单元,按“关于分时段导播大纲的修改意见”把直播内容具体化、格式化。每个分时段编导先按照格式化要求做出每小时内容,最后再统一整合。作为主题体现,要设置好主题政论片播出时点。比如,零点到5点两个时段,前三集主题政论片可以逐集播一次。5点到9点之前,这三集主题政论片插到直播里再重播一次,放在每个小时中间偏前一些。

  摄像工作方式要有三个转变。在这样的大型直播报道中,摄像的工作方式必须做到三个转变:第一个转变,由习惯于单独工作转变为必须在直播体系内受控状态下有效工作。过去摄像记者总体上是独摄,具有很强的单兵作战能力。而这次是大家在一个体系内协同工作,这有很大不同;第二个转变,由自主选择拍摄场景和镜头、自主选择拍摄内容,转变为按直播核心立意、直播脚本完成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而且,还要适应在直播时按导播临场要求调整拍摄内容。编导、导播和摄像在画面感觉上要有默契,编导和导播的指令、摄像的回复要简洁清晰、干净利索;第三个转变,是由适应间歇性工作转变到适应长时间连续工作。在几个关键直播时段,所有直播点都要处在直播状态,都要给出信号。如果其他分时段导播、编导想使用你这个直播点,也会提出要求。国庆日我们有当日报道、大型直播报道和专题片三个任务,所有摄像、记者都必须长时间连续在现场拍摄报道。计算下来,从提前几个小时出发进入岗位,经历30日晚上不眠之夜,1日下午两三点撤下来,要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然后下午五点再出发进入晚上的岗位。而有些直播点可能要连续30多个小时在岗位上,所以从培训到演练、直播,要求大家必须保持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对画面的三个要求。一是合格镜头。就是要有较高专业水准,符合“国之典,民之庆”核心立意和直播总体要求;二是安全镜头。包括当通讯中断时给出的安全画面,也包括不能出现不适当、不和谐的画面。给海外直播点提出的基本要求,就是直播画面中不得出现不明白含义的旗帜、标语、徽章、标识;三是创意镜头。创意镜头贯穿在画面流中又具有特殊表现力。所有直播点位都可以根据现在位置好好想象一下,自己这个点直播时将拍什么画面,不直播时出现场景怎么拍。

  没有一个点位是平凡的。我们在闹市口大街放了一个点,在凯旋大厦放了一个点。阅兵队伍离开天安广场以后,有一部分从大剧院旁边迅速地左拐,在前门大街按编号登车,60辆彩车离开广场后从长安街左拐到闹市口大街南侧等待被领走……都有很多场景可以记录。国家庆典、人民节日是我们直播的主题,每一个直播点都要充分设想并设计创意镜头、精彩画面。

  对拍摄的要求。我用六句话来概括对拍摄工作整体要求,即记录场面、报道事件、反映人心、体现策划、保证质量、摸索风格。记录场面,是要充分体现出宏伟壮观的重大庆典场面、欢快热烈的群众联欢场面;报道事件,是要善于抓取细节,把过程记录好、展示好。阅兵队伍走向阅兵场这个过程有无数个小过程,观众拿着请柬从甬道走向观礼台的过程也有许多感人细节,庄严典雅的场面同样要求报道过程和细节;反映人心,是要通过展现那个时候人们的表情动态反映人们的心情;体现策划,是要求落实好核心立意、主线设计和特色策划以及对每一个岗位的要求;保证质量,不仅要保证画面质量,也要保证记者出镜等等的质量;摸索风格,是探索整个直播的风格,这要靠每一个点的努力来实现。

  值得注意的三个问题。这次大型直播报道与以往不同,必须一起把问题考虑充分。这次直播超出了我们的经验范围,有一个细节没想到就可能全盘皆输。问题之一是做足备份。所有岗位都要有备份措施。比如,如果从早晨直播到晚上,同时用蓝光盘记录,要带多少蓝光盘、多少块电池。一旦开始直播每一个疏忽都可能导致失败;问题之二是通讯保障。从演练开始,各直播点都要实地检验通讯条件;问题之三是协同配合,直播点之间的协同配合,直播点和编导、演播室的协同配合都非常重要。

  对学习的三个要求。要带着问题学、带着任务学、带着思考学。带着问题学,是希望大家不断提问题,在听取、寻求解决中不断进步;带着任务学,目标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就会更清晰,方法就会更多;带着思考学,学习效率和深度会更高。这次直播报道,需要大家随时随地都在想怎么发挥想象力,任务是什么,目标是什么,标准是什么,这样才能立足全局做好自己的工作。

  面对重大庆典这样饱含丰富现实场景与历史信息的复杂报道对象,实现核心立意、整体框架、主线设计的前提是深入思考和充分想象,需要一系列精密安排和落实措施。从方层面说,充分发挥想象力、领悟力才可能获得足够表达力。因此,要按创意构思和直播指令拍摄高质量画面,在理解现场基础上大跨度展现并能动反映现场,打造体现核心立意、特色创意的画面流,以期最佳效果。而让音乐和现场声在直播中渲染场景、阐发意义,以协同运作构建宏大气象、凸显核心信息,以流程化、体系化方式实现核心立意直播构思,既是效果想象的重要体现,也是核心立意、特色创意的重要实现方法。

  (作者系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专职副主任,中国政法大学博导。时为新华社大型直播报道《国庆》总指挥、总编导)

  ①关于现场演播室的设立、使用等诸多深层考虑和细节,请参阅《塑造引导力:重大庆典直播现场演播室构建原则——新中国六十年大庆重大庆典报道的探索与思考》,《新闻战线月(上)。

  ②关于大型直播报道《国庆》的节奏韵律风格体现序曲、进行曲、回旋曲、欢乐颂,参阅《体现思想力:重大庆典直播报道框架建构与实现》,《新闻战线月(上)。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大处路49号院4号楼5层5070   电话:15611712677   传真:+86-1561-12677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7-2025 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 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7075097号-1
金年会 | 国家文化传媒